從晚清到民國,大批敦煌遺書與文物流失海外,一度有“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國外”的痛憾。從1944年成立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到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從常書鴻到段文杰到樊錦詩,無論你曾是法蘭西的藝術家,還是出生上海的北...[詳情]
2017年度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總評榜經歷時2個多月,經過推薦自薦、微信微博投票、數據統計以及專家評審等多個環節,八大榜最終單塵埃落定。讓我們為讀者一一揭曉,看看究竟花落誰家! [詳情]
8月26日,由中共慶陽市委組織部、市文廣局、市委人才辦聯合舉辦的2017年全市文化產業管理人員專題研修班在中國人民大學開班。本次研修班從8月26日開始至9月1日始結束,歷時7天時間,共76人參加培訓。[詳情]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久未露面的萬達集團董事長萬建林,剛剛在甘肅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彈”。在與甘肅省主要領導會見時,王健林表示將加大投資力度,在蘭州市投資建設一個大型文化旅游項目,同時選擇甘肅其他城市新建設10個...[詳情]
7月3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甘肅調研時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資源,充分發揮文化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詳情]
5月27日上午,第十五屆慶陽端午香包民俗文化節在慶陽市西峰區天富億生態民俗村開幕。本屆香包節由慶陽市委、市政府主辦,市文廣局、西峰區人民政府承辦,慶城縣、環縣、華池縣、鎮原縣、合水縣、寧縣、正寧縣政府協辦,5月27日至5月...[詳情]
8年前,在城關區,蘭州創意文化產業園在原蘭州油泵油嘴廠“新鮮出爐”。2016年,七里河區蘭州木器廠舊址上,嵐沐文體旅創意產業園“蓄勢待發”。 2017年3月21日,蘭州經濟合作網發布了位于安寧區的京蘭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詳情]
日前,甘肅省委辦公廳和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甘肅省2016-2020紅色旅游發展實施方案》。根據《方案》內容,到2020年,甘肅省接待人數突破4000萬人次,年均增長25%以上;紅色旅游綜合收入達到100億元以上,在2015年基礎上翻一番……[詳情]
近年來甘肅各地及涉旅部門加大了對冬春季旅游市場的開發力度,每年都整合冬春旅游資源,協調鐵路民航交通部門、旅游景區和旅游企業制定優惠措施,合力開發冬春旅游產品,各市州推出了優惠措施和極具吸引力的冬春旅游產品。[詳情]
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敦煌,擁有數不盡的文化瑰寶,但多年來敦煌文化一直缺乏頂層設計,更沒有一個專業團隊來做創意開發。不過,這一切正在改變。敦煌文旅和藝有道攜手合作,開始了敦煌文化的IP重塑之旅。[詳情]
10月,《一帶一路畫敦煌》系列涂色書的第三本《云想衣裳花想容》面世了,1個月不到,賣了1.5萬冊。系列涂色書的第一本和第二本銷售情況同樣令人驚喜,分別達到4萬冊和1.5萬冊。這超出了敦煌研究院自成立以來所有出版物的銷量。[詳情]
“20世紀50年代,麥積山石窟的文物保護工作已經開始,至今已有60余年了,保護材料、方法、工藝等日漸成熟和進步。”馬千日介紹道,將傳統與現代科技有效結合將是未來保護探索的方向,以此讓石窟藝術“留住容顏”、“延年益壽”。[詳情]
如今,哈薩克游牧民族從馬背上實現定居,但依舊在搭建的氈房里進行“婚、喪、嫁、娶”。王喜東透露,阿克塞縣正規劃打造全世界的哈薩克族風情園,今后將更大程度地發掘自身文化,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哈薩克少數民族燦爛文化。[詳情]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文化的對話、交流與合作,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民之間促進了解、增進友誼的基礎。”如《敦煌宣言》所預見的,“深化人文交流,共建‘一帶一路’,必將為推動各國共同發展、人類社會進步、...[詳情]
西北大學校長郭立宏介紹,該校將考古研究拓展至中亞地區,開拓了絲綢之路國際考古的新境界,2009年至2013年先后三次深入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考察遺存,是中國考古學家首次組隊進入中亞開展考古工作。[詳情]
首屆敦煌文博會上,群賢畢至,珍品云集。一場絲綢之路文化盛宴在這里上演。4個展區、33個專題、國內外8000余件珍品,在占地3.6萬平方米的文化年展上,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國內15個省區市的文物精品、藝術大師作品、非遺產品、當代文化...[詳情]
篆刻《道德經》百米長卷于近日亮相甘肅敦煌,前來踏訪的媒體和嘉賓絡繹不絕。世界紀錄協會已認證篆刻《道德經》百米長卷(真絲卷、皮紙卷)破世界最長的篆刻《金剛經》真絲長卷和世界最長的篆刻《金剛經》皮紙長卷兩項世界紀錄。[詳情]
摩爾多瓦文化部副部長波斯迪卡·哥奧爾基在中醫體驗館接受推拿按摩、循經通絡和拔火罐后,要求醫護人員教他撥火罐,并嘗試演練拔罐技能,希望將該技術帶回摩爾多瓦讓更多人民保健和體驗。[詳情]
絲綢之路三千里,華夏文明八千年。甘肅敦煌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戰略通道和商埠重地。20日上午,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在敦煌隆重開幕。來自“一帶一路”沿線80多個國家的友人,再次相聚敦煌,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詳情]
敦煌文博會以“推動文化交流、共謀合作發展”為宗旨,以絲綢之路精神為紐帶,以文明互鑒與文化交流合作為主題,以實現民心相通為目標,著力打造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的國家級文化博覽會,成為中國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開展文化交流...[詳情]
埃及娜芙提提半身像、泰國孔劇面具、柬埔寨飛天女神舞蹈銅器、印度巴布亞傳統木屋模型……18日,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主要活動之一“絲綢之路文化年展”布展完成,全球61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15個省市區攜8500多件文化珍...[詳情]
近年來,甘肅省立足于自身豐厚的文化積淀,積極探索“文化+”融合發展戰略,依托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不斷推動文物保護傳承利用、文化惠民工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和對外文化交流合作,探索經濟欠發達但文化資源富集地區轉型跨越...[詳情]
“如果說石窟殿堂是耀眼的珍珠,那么絲綢之路就像一條線,經過它的串聯,亞歐大陸的頸項出現了一副華美的瓔珞。”蘭州大學敦煌研究所歷時十年研究,《敦煌與絲綢之路石窟藝術》叢書近日出版問世,系列最新研究成果“還原”古代絲綢...[詳情]
活動現場以展板的形式向公眾展出了“十二五”時期文物事業重點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績。邀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先后展演蘭州太平鼓、“松鳴巖”花兒、藏族原生態民歌、雕刻葫蘆、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詳情]
甘肅省文物工作會議3日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敦煌舉行。甘肅省政府副省長夏紅民透露,甘肅已初步確定在敦煌研究院加掛“甘肅石窟博物院”牌子,將省直管理的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北石窟寺等重要石窟單位交由敦煌研究院統一管理。[詳情]
酒泉市不斷加強跟蹤服務、解決實際問題,全力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同時,酒泉市始終把抓好環境美化作為敦煌文博會籌備工作的頭等大事,按照整治五條主干道、改造四個出入口、美化三個重點區域、扮靚兩個會客廳 [詳情]